《进推背图表》逐行译文和详细白话文

進推背圖表

原文:

大唐朝请郎守司天监供应制诏赐金紫臣李淳风。臣袁天纲。伏蒙皇帝陛下命臣职守司天。谨修推背图

一帙。缮写装潢成本进呈。臣淳风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伏以二气初分。旋天地动息之运。五

行肇序。关阴阳差缪之机。治乱无时。兴亡有数。匪表承于今日。曷垂示于将来。粤稽先朝司天。悉

脩职于太史。古虞崇术。威备员于大臣。惟聆音察理之详。故享祚历年之久。降自汉魏。下逮陈隋。

推前定者有诸。知未来者无矣。臣不知而弗强。岂既对而不言。于是体圣人之至精。念寰区之口寄。

爰承命以纂集。冀成书以铺张。图表难完。调章未著。数如有定。谜岂无徵。恭惟皇帝陛下孝敬钦文。

圣明神武。重华协帝。已臻圣化于前。申命自天。复续鸿图于后。学并隆于千古。道更理于万几。凡

圣贤经世之图。威留圣览。时口盛治。用演丕休。特以简未学之臣。付以司天之任。愧未明周易太极

河洛。惭不敏舜典璿机玉衡。但知数筭梅花。具万年之利钝·筮灵蓍草。知千载之安危。各列其时。

预成图籍。葆忠扬善。祈国祚之绵长。讨叛征强。乃天道之旋复。臣等仰观乾象。验盛衰否泰之源。

洞败元徴。定成败吉凶之数。敢以一千之运限。书成六十之园。辞理匪文。数机不爽。欲使先朝后

代。开巻可知。庶几贼子忠臣。学目毕见。欲垂后世。先进圣明。臣等一介腐儒。三オ末品。切承委

任。职忝司天。索阴阳深远而难穷。兼数术理徵而莫究。顾兹疏浅。口免漏遗。不惮编纂之劳。尚虑

后先之混。仰呈睿览。毋晦庸才。冀垂宥于含宏。愿少供于清燕。密慎藏于秘阁。毋洩神机。弗轻示

于凡人。恐罹天谴。臣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举表随进以闻。贞观七年五月十九日大唐朝

请郎臣李淳风袁天纲上。

                                                                    心吉廬藏本貞觀祕書。推背圖

白话文

大唐朝的请郎,司天监官员,奉皇帝诏命,被赐金紫的臣子李淳风和臣袁天纲。

蒙皇帝陛下下令,让我们担任司天监的职务,我们谨此修订推背图一卷,誊写装潢,完成后进呈。

我们李淳风等诚惶诚恐,叩首跪拜呈上奏表。

在此陈述,天地初分阴阳二气,随即天地开始运转。五行开始运行,关系到阴阳变化的机制。

治理和动乱没有固定的时间,兴盛和衰亡有一定的规律。如果不在今天作出预示,又如何为将来指明方向?

回顾前朝的司天监,全部都由太史修订,古代虞舜时期重视技术,威望遍及大臣。

只因听取并详察天象之理,所以享有长久的统治。

自汉魏以来,到陈隋时期,推测过去有据可循,但预知未来却难以实现。

臣不敢妄自揣测,但也不能面对问题而不言。

因此依循圣人的精妙思想,考虑天下的命运,接受命令进行编撰,期望成书以广传。

图表难以完备,编排的章法尚未确定,数理如有定数,谜题岂能无征兆?

敬爱的皇帝陛下,孝敬文雅,圣明神武,与尧舜齐名,已在前世实现圣化,接受天命,继续开创宏图。

学术昌隆千古,治国之道更加完善。

所有圣贤治世之图,愿皇帝审视,时世繁荣,用以演绎伟大功业。

特意简拔未曾深研学问的臣子,任命为司天之职,惭愧未能明晓《周易》、《太极》和《河洛》,惭愧不能精通舜典、璇机和玉衡。

只知通过梅花易数,推算万年的利钝,通过筮草预知千年的安危,分别记录时间,提前成书。

保持忠诚,宣扬善行,祈愿国家命运长久,讨伐叛乱和征服强敌,乃是天道的运转和复兴。

臣等仰观天象,考察盛衰的根源,洞悉衰败的征兆,确定成败吉凶的数理。

敢以千年的运数,成书六十年的周期,词理虽非文采斐然,但数理精准无误。

期望先朝后代,打开书卷即可明了,希望贼子忠臣,学者能够尽览全貌,愿传之于后世,先展圣明之道。

臣等只是腐儒之辈,居三品末位,勉力承当重任,职司天文。

探索阴阳深奥而难以穷尽,兼及数术理征而难以完全掌握。

但因学识浅薄,恐有疏漏,不辞编撰之劳,仍忧虑前后混淆。

仰呈皇帝御览,不隐晦庸才,冀望宽宥,愿为国家略尽绵力。

谨慎密藏于秘阁,不泄露天机,不轻示于凡人,恐遭天谴。

臣无任仰望天象和皇帝圣德,心怀敬仰和谨慎。

谨此呈上此表,随表进呈。

贞观七年五月十九日,大唐朝请郎臣李淳风、袁天纲呈上。

《进推背图表》逐行译文

原文及逐行译文

  1. 大唐朝请郎守司天监供应制诏赐金紫臣李淳风。臣袁天纲。
    • 大唐朝请郎、司天监官员,奉皇帝诏命,被赐金紫的臣李淳风。臣袁天纲。
  2. 伏蒙皇帝陛下命臣职守司天。谨修推背图一帙。繕写装潢成本进呈。
    • 恭蒙皇帝陛下命臣负责司天职务,谨此修订推背图一卷,缮写装潢,完成后进呈。
  3. 臣淳风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
    • 臣李淳风等诚惶诚恐,叩首跪拜上言。
  4. 伏以二气初分。旋天地动息之运。五行肇序。关阴阳差谬之机。
    • 谨此陈述,天地初分二气(阴阳),随即天地开始运转。五行开始排列,关系到阴阳变化的契机。
  5. 治乱无时。兴亡有数。匪表承于今日。曷垂示于将来。
    • 治理和动乱没有固定的时间,兴盛和衰亡有一定的规律。如果不在今天作出预示,又如何为将来指明方向?
  6. 粤稽先朝司天。悉修职于太史。古虞崇术。威备员于大臣。
    • 回顾前朝的司天监,全部都由太史修订,古代虞舜时期重视技术,威望遍及大臣。
  7. 惟聆音察理之详。故享祚历年之久。
    • 只因听取并详察天象之理,所以享有长久的统治。
  8. 降自汉魏。下逮陈隋。推前定者有诸。知未来者无矣。
    • 自汉魏以来,到陈隋时期,推测过去有据可循,但预知未来却难以实现。
  9. 臣不知而弗强。豈既对而不言。
    • 臣不敢妄自揣测,但也不能面对问题而不言。
  10. 于是体圣人之至精。念寰区之口寄。爰承命以纂集。冀成书以铺张。
    • 因此依循圣人的精妙思想,考虑天下的命运,接受命令进行编撰,期望成书以广传。
  11. 图表难完。调章未著。数如有定。谜豈无徵。
    • 图表难以完备,编排的章法尚未确定,数理如有定数,谜题岂能无征兆?
  12. 恭惟皇帝陛下孝敬欽文。圣明神武。重华协帝。已臻圣化于前。申命自天。复续鴻图于后。
    • 恭敬的皇帝陛下,孝敬文雅,圣明神武,与尧舜齐名,已在前世实现圣化,接受天命,继续开创宏图。
  13. 学并隆于千古。道更理于万幾。
    • 学术昌隆千古,治国之道更加完善。
  14. 凡圣贤经世之图。威留圣览。时口盛治。用演丕休。
    • 所有圣贤治世之图,愿皇帝审视,时世繁荣,用以演绎伟大功业。
  15. 特以简未学之臣。付以司天之任。愧未明周易太极河洛。慚不敏舜典璿機玉衡。
    • 特意简拔未曾深研学问的臣子,任命为司天之职,惭愧未能明晓《周易》、《太极》和《河洛》,惭愧不能精通舜典、璇机和玉衡。
  16. 但知数筭梅花。具万年之利钝·筮灵蓍草。知千载之安危。各列其时。预成图籍。
    • 只知通过梅花易数,推算万年的利钝,通过筮草预知千年的安危,分别记录时间,提前成书。
  17. 葆忠扬善。祈国祚之绵长。讨叛征强。乃天道之旋复。
    • 保持忠诚,宣扬善行,祈愿国家命运长久,讨伐叛乱和征服强敌,乃是天道的运转和复兴。
  18. 臣等仰观乾象。验盛衰否泰之源。洞败元徴。定成败吉凶之数。
    • 臣等仰观天象,考察盛衰的根源,洞悉衰败的征兆,确定成败吉凶的数理。
  19. 敢以一千之运限。书成六十之园。辞理匪文。数机不爽。
    • 敢以千年的运数,成书六十年的周期,词理虽非文采斐然,但数理精准无误。
  20. 欲使先朝后代。开巻可知。庶几贼子忠臣。学目毕见。欲垂后世。先进圣明。
    • 期望先朝后代,打开书卷即可明了,希望贼子忠臣,学者能够尽览全貌,愿传之于后世,先展圣明之道。
  21. 臣等一介腐儒。三オ末品。切承委任。职忝司天。
    • 臣等只是腐儒之辈,居三品末位,勉力承当重任,职司天文。
  22. 索阴阳深远而难穷。兼数术理徵而莫究。
    • 探索阴阳深奥而难以穷尽,兼及数术理征而难以完全掌握。
  23. 顾兹疏浅。口免漏遗。不憚编纂之劳。尚虑后先之混。
    • 但因学识浅薄,恐有疏漏,不辞编纂之劳,仍忧虑前后混淆。
  24. 仰呈睿览。毋晦庸才。冀垂宥于含宏。愿少供于清燕。
    • 仰呈皇帝御览,不隐晦庸才,冀望宽宥,愿为国家略尽绵力。
  25. 密慎藏于秘阁。毋洩神机。弗轻示于凡人。恐罹天谴。
    • 谨慎密藏于秘阁,不泄露天机,不轻示于凡人,恐遭天谴。
  26. 臣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
    • 臣无任仰望天象和皇帝圣德,心怀敬仰和谨慎。
  27. 谨举表随进以闻。
    • 谨此呈上此表,随进呈送。
  28. 贞观七年五月十九日大唐朝请郎臣李淳风袁天纲上。
    • 贞观七年五月十九日,大唐朝请郎臣李淳风、袁天纲呈上。

心吉廬藏本貞觀祕書。推背圖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